熱點信息 Focus
教學實踐

集體是力量的源泉,衆人是智慧的搖籃——我院新聞傳播系學生敦煌實訓紀實

作者: 時間:2024-06-07 15:37  浏覽:

   

中國電影紀錄片第一人甘露曾經說:“如果要做一個紀錄片導演,就需要你的功力,你的敏感度,你的感受力。”

為錘煉紀錄片的拍攝能力,2024年6月3日,我院2021級新聞傳播系學生以敦煌融媒體中心為根據地展開了一次紀錄片拍攝實訓為錘煉紀錄片的拍攝能力,2024年6月3日,我院2021級新聞傳播系學生以敦煌融媒體中心為根據地展開了一次紀錄片拍攝實訓。

本次實訓由敦煌藝術應用推廣研究中心負責人張林和敦煌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李飛全程參與參觀融媒體中心和選題讨論環節,用從業經驗為“準媒體人”們點亮指引的路燈。

6月3日上午,二十餘名同學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融媒體中心。

在采訪過程中,李飛老師表示,敦煌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融媒體中心則是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平台。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後,李飛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了融媒體中心的直播間、編輯室和演播室等場所,讓同學們親身體驗了融媒體中心的工作流程。

李飛老師表示,融媒體中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将敦煌文化以多種形式呈現給觀衆,包括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

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了解融媒體中心的工作,為未來的媒體行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在參觀完後,同學們還體驗了一把當“主持人”的快樂,李老師邀請同學們坐上演播廳的椅子去感受一下平常主持人的日常工作。

網新二班的代雯靜同學表示:“在新聞演播室,仿佛我是世界的焦點,雖然内心有點緊張,但更多的是激動和責任感。當我自己手持話筒時,我的大腦高速運轉,期待的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表達我的觀點和新聞故事,這次經曆讓我更加理解了主持人的責任和挑戰,也讓我更加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和挑戰自己。”

在敦煌融媒體中心的初步參觀中,同學們被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融媒體技術的融合所震撼。

緊接着,李老師的專業指導如同明燈般照亮了同學們紀錄片腳本創作的道路,使得原本模糊的思路逐漸變得清晰明朗。

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同學們對如何捕捉敦煌的美麗瞬間、如何以鏡頭語言講述敦煌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拍攝思路也變得更加明确和具體。

“大家要想清楚你們紀錄片的側重點在哪裡?”

“怎麼樣在紀錄片裡體現你們的專業度?”

“怎麼樣體現敦煌文化?很簡單,以小博大,找到具體的事件和人物......”

在結束融媒體中心的參觀後,李老師将自己平常制作片子的經驗分享給了同學們,短短幾分鐘的教學,卻讓同學們醍醐灌頂。”

随後二十餘名同學共分為五組,每組将前期已與實習指導老師商定的紀錄片分鏡頭腳本分别向李老師彙報,李老師也結合敦煌市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地域特色,對同學們自己制作的紀錄片腳本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指導。

他從選題、結構、内容到語言表達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夜市裡着重給你們推薦一下,叫沙洲食驿,那兒是整個敦煌煙火氣最濃的地方,在那你會看到不隻有漢人。還有新疆人就是明顯的面孔長的不一樣,在那兒賣東西......”

“在剛給李老師看我們的腳本時我們組的同學都非常迷茫,因為大家剛到敦煌兩天還沒有摸清敦煌的情況,但在李飛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敦煌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對我們紀錄片的拍攝方向也更明朗了,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專業素養,更激發了我們對新聞傳播的熱愛和追求。”2021級網新一班的白淑君同學十分感激李老師的指導。

李老師希望“在拍攝過程中,我希望你們能夠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面對那些千年的彩塑和古籍,要深知它們的珍貴與不可複制。用你們的鏡頭,記錄下這些曆史的痕迹,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

同時,我也希望你們能夠充分發揮新聞傳播系的專業優勢,用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解讀,将敦煌的故事講給世界聽。不僅要展現其外在的壯麗,更要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和價值。讓紀錄片成為連接曆史與未來的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愛上敦煌。”

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一日的敦煌融媒體中心參觀落下帷幕,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指導讓他們受益匪淺。

敦煌之行,不僅是同學們打開了探索新媒體與傳統藝術融合發展的嶄新世界的旅程,為他們未來在新聞傳播領域的職業生涯鋪設了堅實的基石。

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啟迪。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們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輝煌與燦爛,感受到了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态,更加敏銳的洞察力,去捕捉時代的脈搏,去記錄社會的發展。讓我們攜手共進,用鏡頭記錄世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