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自出現,就改變着新聞業的傳統格局。人人面前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報紙消亡了嗎?新聞産業發生了哪些變革?爆款産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帶着這些疑問,2019年12月21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新聞傳播系教師帶領18級新聞傳播系全體學生前往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參觀交流。希望通過此次認知實習活動,加強學生專業能力素質,提高學生對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發展的認知。
走進湖北日報社一樓大廳,四個醒目的“牢牢堅持”映入眼簾,同學們對新聞媒體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元媒體時期、媒體集群時期、媒體融合時期……在湖北日報社史陳列館,湖北日報社融媒體中心湖北日報客戶端主編餘寬宏老師為學生們介紹了湖北日報社建社70年來的發展足迹。餘寬宏老師結合自身豐富的新聞媒體從業經驗,帶領同學們領略了不同階段的新聞業态。并通過各種新老照片的對比,學生們也近距離感受到了湖北日報社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專業精神。
融媒體中心湖北日報客戶端主編餘寬宏老師正在與同學們交流
同學們認真閱讀展出的共和國各個時期領導人對湖北日報的親筆批示

圖為實物陳列館
寒冷的南極、缺氧的喜馬拉雅峰頂、炎熱的赤道,都留下了記者的足迹。汶川地震、東方之星沉船,那些來自突發新聞現場的第一線報道和攝影作品,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新聞傳播系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湖北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記者編輯們親切地稱之為“中央廚房”,在此,湖北日報客戶端編輯周三春老師為同學們做了講解培訓。通過圖文、視頻、H5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展示,同學們不僅對湖北日報社全媒體轉型的運作模式有了初步了解,還對黨報時下貼近受衆的有趣有料的新媒體産品産生了很大的興趣。
湖北日報全媒體指揮中心
同時,同學們也提出了自己對于新聞媒體行業的各種疑問,“如何把握新聞寫作中的亮點和重點”、“如何看待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行業的差異”、“怎麼提高對新聞挖掘的敏感度”、“媒體融合如何發展”、“新時代記者身份如何轉型”……針對大家的問題,周三春老師結合自己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經驗做出具體解答。他強調新聞寫作基礎的重要性,認為新聞專業的學生一定要重視“采寫編評攝”基本功,也要多進行課外實踐,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經驗,提高對新聞事件的敏感度。
周三春老師正在向同學們介紹湖北日報新媒體作品
學生積極向老師提出疑問
培訓交流會結束後,我院小記者對周三春老師就新聞專業學生開展認知實習活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周老師說,新聞專業學生進行認知實習活動這個形式很好,能夠搭建起高校與新聞媒體行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方便同學們更早地踏進媒體行業,感受媒體行業工作節奏和工作業務。
兩名小記者與周三春老師合影留念
認知實習活動結束後,在湖北日報大廳,全體師生與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主任張小燕老師、融媒體中心産品運營孫玲老師、湖北日報客戶端編輯周三春老師合影留念。
參觀感想
此次認知實習,是18級新聞傳播系學生第一次外出認知實習,他們帶着對新聞發展與就業的好奇與疑問踏上求知之路,又帶着寶貴的知識平安歸來。同學們對于本專業學習以及今後個人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18級傳播學熊揚:“今天在湖北日報見到了很多夢寐以求的東西,它們仿佛離我很近,又好似更遠,我需要不斷的努力,去靠近它們。我離湖北日報的要求還很遠很遠,我不能僅僅滿足于現狀,做一隻井底之蛙,未來還遠,努力奮鬥,向他們靠近!”
18級傳播學何帥樂:“我覺得今天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時候實力也并不能代表一切,可能别人最先在意的還是你的表面,但實力永遠都會是你的定海神針!”
18級網絡與新媒體2班劉永莉:“今天我們去湖北日報參觀學習,颠覆了以往我對報業的認知。我了解到湖北日報的全媒體運作模式: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原來一件件爆款報道背後,需要做如此多的工作,需要如此多的程序。湖北日報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地進行轉變,用圖文、短視頻、H5等多種方式進行報道,我們也要轉變觀念,努力學習,提高技能。”
18級網絡與新媒體1班 侯詩雨:“我們在這次的認知實習中收貨頗豐,對自己的專業性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為自己以後的學習有了更加專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