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有多少條河流?
有多少個湖泊?
有多少座水庫?
有多少條水渠?
什麼叫水體?
水體污染是什麼意思?
武漢市缺不缺水?
10月23日下午,一場生動活潑的“人人争當河湖長,個個參與大保護——武漢。
河湖長制LOGO,武漢官方河湖長和民間河湖長形象和名稱征集”主題宣講分享會在江漢大學文理學院5号樓102教室進行。100多名大學生利用午間休息時間,認真聽取了武漢愛我百湖志願者協會馬陟會長的精彩宣講。

專題宣講着重圍繞着“河湖長制”和“河湖保護行動”兩個方面的内容展開。
什麼是“河湖長制”呢?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是河長制全面啟動的标志。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已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是首次官方認證。

武漢從2011年起,就在全國首創試行湖長制。2017年,又在全省率先制訂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後來又進一步完善,将湖泊納入河湖長制,做到無遺漏、全覆蓋。
目前,武漢市共設立市、區、街、村四級2800多名“官方河湖長”,還有很多很多“民間河湖長”。

武漢率先建立了“官方河湖長”、“民間河湖長”、“數據河湖長”三長聯動的河湖長制創新工作機制,即:
完善以官方河湖長為主導的治理管護責任體系;
健全以民間河湖長為中堅的全社會參與體系;
建立以數據河湖長為重點的全要素支撐體系
“三長聯動”實現了河湖治理保護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的管理手段。
保護河湖行動


當投影大屏上出現“河湖保護你我同行”微信小程序碼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豎起手機,對準二維碼完成掃碼,積極嘗試“河湖保護、你我同行”微信小程序的運用,學習如何在平日遇到河湖問題時利用它及時反饋情況。

的确,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江城河湖的的保護者,每一個人都是河湖長制的參與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護好我們一城淨水,确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原本40分鐘的主題分享宣講活動,持續了80分鐘。讓人驚喜的是,在宣講後的提問環節中,同學們的參與熱情高漲,“武漢有多少條河、湖、水庫、渠?”、“河長制與湖長制分别在哪一年提出?”、“水體及水資源的含義?”、“‘三長聯動’中的‘三長’分别指代哪些?”等20個小知識問答題被同學們準确無誤地搶答了。

“‘私湖’裡的養魚對水質有影響嗎?”、“小時候印象中清澈的江水,後來再看到時水質渾濁是什麼原因?”、等等,一些同學還主動就自己對河湖保護的見解與大家分享,并呼籲大家珍惜水資源。
從這次的“人人争當河湖長,個個參與大保護”主題宣講分享會可以窺見一斑: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的同學們對水環境保護的極度重視以及對河湖長制的高昂興緻。

目前,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同學們,正踴躍參與到武漢河湖長制LOGO,武漢官方河湖長和民間河湖長形象和名稱征集活動之中,學生們用心、用手,為武漢市3000多名河湖長勾畫出他們所想象的武漢官方河湖長和民間河湖長的形象。
學生們紛紛表示:參與河湖保護,從這堂主題宣講分享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