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傳媒産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5月27日,我院22級廣告學專業25名學子走進華南地區主流媒體旗艦——廣州市廣播電視台(GZBN)進行參觀學習。這場研學活動,不僅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新聞生産全流程,更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化了對傳媒行業的認知。
一、城市媒體标杆:解碼廣州電視台的傳媒基因
作為中國首個全面實現4K超高清播出的地市級媒體,廣州廣播電視台自2010年由原廣州電視台與廣州電台合并重組以來,始終扮演着灣區文化傳播樞紐的角色。其擁有6個電視頻道、4個廣播頻率及“花城+”等新媒體平台,覆蓋珠三角超6000萬人口,以《嶺南星空下》《廣鋼》等本土文化節目成為講好廣州故事的窗口。近年來,該台更通過關停标清頻道、推進媒體融合等舉措,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革新,這正是學子們選擇此地開展實踐的重要動因。
深度探訪:從幕後到台前的全鍊條體驗
在廣州市廣播電視台融合創新部項目經理張梁的引導下,同學們首先踏入4K超高清演播廳。巨型弧形LED屏、智能追蹤攝像系統與虛拟現實技術的融合,令《灣區财經報道》的新聞制作充滿科技感。張梁以“新聞直播中的多機位調度”為例,解析了媒體融合時代“一次采集、多元分發”的生産模式,強調“技術為内容賦能”的核心理念。
随後,知名主持人黃曉嘉帶領學生走進新聞直播間,開展“主播初體驗”互動環節。同學們輪番坐上主播台,面對提詞器播報模拟新聞稿,切身感受到“鏡頭前的從容源于幕後千錘百煉”的職業素養。黃曉嘉分享道:“主持不僅是語言藝術,更需對新聞背景的深度把握。比如報道廣交會時,我會提前走訪展館,将實地觀察融入播報細節。”這番“接地氣”的經驗讓學子們意識到,傳媒人必須兼具專業精度與人文溫度。
在品牌推廣中心,負責人商輝以《灣區少年》等IP孵化案例,揭秘“從創意到落地”的完整鍊路。通過分析用戶畫像數據牆與跨平台傳播矩陣,同學們直觀體會到“精準傳播”如何打破傳統媒體邊界。商輝特别提到:“新媒體時代,廣告人既要懂内容策劃,也要會數據分析。例如‘花城+’APP的互動H5設計,就是技術團隊與内容團隊共創的成果。”這番解讀引發學生對“複合型人才”培養路徑的思考。
下午進行了交流活動,廣州廣播電視台朱欣跟我們做了媒體職業心得分享,分享從學會提問開始,同學們積極參與,學會怎麼提問,在交流過程中,同學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以後的職業規劃怎麼選擇,傳統媒體目前的現狀等等問題。
尾聲:以實踐為鑰,開啟傳媒新視界
此次研學不僅是一次專業認知的升級,更是一場職業理想的喚醒。當夕陽為廣州國際媒體港的玻璃幕牆鍍上金邊,學子們收獲滿滿地踏上歸程。這些未來廣告人将在課程中進一步打磨作品,嘗試用鏡頭講述灣區故事。傳媒的本質是連接——連接技術與人文、個體與時代,希望這次實踐成為同學們職業生涯的‘第一把鑰匙’,助他們在未來打開更廣闊的創意之門。”
指導策劃:王小月老師
圖;白嘉惟魯禹
文:郭曼琪唐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