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藝術設計系專業考察課程在老師們的帶領下,22級學生深入陝西和甘肅,領略深厚的曆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風光。本篇考察将自然與人文資源轉化為設計研究的實踐對象,強化了學生在地域文化創新與生态設計領域的專業能力。後續課程将圍繞考察成果展開專題設計,推動理論向項目的落地轉化。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作為典型的紅層地貌,其色彩分層與形态結構為設計學科提供了天然的研究樣本。地貌的“頂平、身陡、麓緩”特征及波浪狀色帶,展現了自然界的動态構成法則。這種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産,其色彩組合(如赭紅、姜黃、灰白等)與紋理變化,可直接轉化為設計中的色彩系統與肌理表現,為動畫、視覺傳達等專業領域提供靈感來源,為後續生态主題設計項目積累素材。丹霞地貌的脆弱性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在設計中平衡美學表達與生态保護?
甘肅省博物館彙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珍貴文化遺存,館藏珍貴曆史文物、自然标本8萬餘件(組),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牍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為特色。其憑借隴原大地存留下來的珍貴遺存,彙集了從遠古時期至近現代的大量文化珍寶,尤以其館藏的衆多特色展品著稱,反映甘肅乃至中國西部悠久厚重的曆史和璀璨多元的文化。
聚焦于甘肅省博物館特色IP形象來源,館内的鎮館之寶銅奔馬,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銅奔馬造型矯健精美,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着力點集注于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平衡穩妥,顯示出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豁達向前偉大氣質的象征。

圖:高昀
文:高昀